牙龈是口腔粘膜的一部分,覆盖并环绕在牙颈部和牙槽嵴上。牙龈在不同部位的边界有所不同,如在前庭和下颌舌侧面,牙龈与红色的牙槽粘膜有明显的分界线,而在上腭则与硬腭粘膜连续而无明显界限。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,牙龈可分为三部分,即游离龈、附着龈和牙间乳头。
1、游离龈:是指牙龈的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,呈连续的半月形,与牙面之间存在着龈沟,为环状狭小的空隙。游离龈的宽度即龈沟的正常深度,约为0.5-2mm;
2、附着龈:是指游离龈的根方,紧密附着于牙槽嵴表面,与游离龈以龈凹分界。附着龈色粉红,表面呈桔皮状,存在许多点状的凹陷,称为点彩。点彩具有增强牙龈抵抗机械磨损力的作用,炎症时点彩可消失,局部可变得光亮;
3、牙间乳头:是指相邻牙齿间的牙龈,在前牙间,牙间乳头呈三角形或圆锥形;在后牙间,牙间乳头呈梯形。在中央部位有凹陷,称为龈谷。
参考资料:[1]史俊南主编,现代口腔内科学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.12